导航菜单
首页 >  金牌大只500注册 >  » 正文

500娱乐登录大只500_援外日记|乌干达医护感受到了微创手术的优势与魅力,

  他们是救死扶伤的白衣天使,也是传递情谊的友好使者。   他们千里奔赴,跨越山海,诠释医者仁心,践行大国担当。   今年是新中国援外医疗工作开展60周年。环球资讯广播特别策划《援外日记》,讲述中国援外医疗队的动人故事。      2023年9月25日 星期一 晴转多云   我是第22批援乌干达中国医疗队队员季健,来自云南省第三人民医院。今天是我在乌干达援外的第455天。   季健在工作中   乌干达是世界最不发达国家之一。匮乏的公共卫生资源加上传染病高发,使得这里的公立医院仅能满足当地人最基本的医疗需求。对于一些在国内很普遍的治疗手段,比如微创手术,这里的大多数患者却是无缘的。不过,我国每年会提供大量的医疗物资并将训练有素的医生派到这里,为这个国家的患者带来“及时雨”。   我的家乡云南的医疗前辈们以敢为人先的精神,在1991年完成我国第一例腹腔镜外科手术。因此,来自云南的中国援外医疗队,基因里就刻着前辈们开拓创新的勇气与信心,并将这样的精神带到了遥远的非洲国家乌干达。医疗队员们秉医者仁心,书写大爱无疆,将微创技术奉献给当地患者,造福于当地人民。   中国援外医疗队成功在乌干达开展首例腹腔镜下精索静脉曲张高位结扎手术   然而,年久失修的设备与器械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道难题。我们经过数月的修理、调试,翻仓库找配件终于将所需的配件配齐。但这仅仅是开始。腹腔镜需要的二氧化碳气体需要协调,沟通开会后终于准备到位。有的手术器材是手术中止血的保障,不可或缺。乌干达缺医少药,不能生产更无法购买,我们便联系国内的单位最终解决了器材。但如何送来乌干达又是新的困难。让我感动的是,当我联系回国的旅乌华人朋友,她们朴实地说:“医疗队是治病救人的,再困难也一定帮忙。”可以想象,多年未回国的朋友将行李中自己的私人物品拿出来换上我们的医疗器材是多么可敬与可爱。   器材问题解决了,人员还需要培训。我采用全英文PPT授课,将腹腔镜手术与麻醉的基础知识普及给科室的每一位当地医务人员。提高微创理念、讲解器械知识、讲解手术和麻醉的注意事项、强调消毒保养等知识……所有的一切都需要细致地言传身教。好在,勤奋好学的当地医生对知识的掌握较快,为手术的顺利开展减少了很多配合上的困难。   季健为当地医护培训腹腔镜基础知识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一点一点地努力,一步一步地向前推进,无创手术终于在中乌友好医院落地。第一次手术的时候,尽管显示器并不清晰,光线也难以达到手术的理想状态,但在场的每一位医护都十分珍惜来之不易的手术条件。手术紧张而有序地进行着,医疗队的麻醉医生时刻监测着患者的生命体征。最终,手术成功!患者在术后12小时内顺利出院,而后的快速恢复让当地医护感受到了微创手术的优势与魅力。   中乌友好医院外科主任玛萨瑞克•罗伯特(Masereka Robert)手术后紧紧握住了我的双手,他对腹腔镜手术成功的兴奋之情溢于言表。他说,腹腔镜等微创手术对自己和中乌友好医院的外科团队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挑战,但相信在中国医生的带领下自己能得到更快、更好的成长,这里的患者也能得到更好的治疗。   季健在微创手术中为当地医护讲解相关知识   患者家属一句饱含深情的“感谢您,中国医生”,表达着对中国医生最朴素也最真挚的情感,也是对一代代中国援外医疗队员在非洲辛勤付出的最大褒奖。   作者|第22批援乌干达中国医疗队队员季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