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只彩票注册_形势回暖 开局良好 就业如何扩容提质?权威部门和专家来解答,
央视网消息:春节前后是劳动者换岗流动的高峰期,也是企业开工复工的转换期。今年的就业形势如何?和往年相比,今年的就业市场有何特点?就业是民生之本,要想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应该如何扩大容量、提升质量?3月2日的《时空观察》我们通过权威部门和专家来一一分析解答。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开局良好 确保全年就业大局总体稳定 我们先来看看今年整体的就业形势。在3月2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长王晓萍在介绍有关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情况时表示,随着经济运行整体好转,就业形势将持续回暖,保持总体稳定。 2022年,我国着力保市场主体稳就业。实施“降缓返补扩提”组合式援企稳岗政策,降低失业、工伤保险费率为企业减负1760亿元,阶段性缓缴养老、失业、工伤三项社会保险费1330亿元,发放失业保险稳岗返还、一次性留工培训和扩岗补助827亿元,发放各类就业补贴超过1000亿元。2022年,重点群体就业基本稳定,脱贫人口务工规模达到了3278万人,高于上年。帮助失业人员再就业517万人。 王晓萍介绍,今年的就业开局良好,随着经济运行整体好转,就业形势将持续回暖,保持总体稳定。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部长 王晓萍:我国经济韧性强、潜力大、活力足,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为就业长期稳定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另外,创新创业也将提供强大的动能,新的就业增长点也不断地涌现。稳就业、保就业政策红利持续释放,减负稳岗扩就业政策调整优化,技能培训、就业服务活动有序开展,为稳定和扩大就业提供了有力支撑。 外出早 招工早 招聘热 就业市场好于预期 和往年相比,今年的就业市场有何特点?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长王晓萍表示,从今年前两个月的情况来看,就业市场平稳有序,好于预期。和往年相比,今年的就业市场主要有三个特点:一是劳动者外出早。大年初一开始,农民工就已经陆续外出,期盼早返岗、早复工。二是企业招工早。很多企业节前就提早启动劳务洽谈,节后立即组织定向输送,期盼早开工、早生产。三是招聘活动火热。我们也去各地看一看。 为了能招到工,各地的企业招工代表都使出了浑身解数。 早春时节,在很多中西部的劳务输出大省的招聘活动现场都能看到类似的场景。今年前两月,保用工、抢人才成为了各地开年工作的重头戏。为了吸引更多外地务工人员返岗,不少地方使出浑身解数。有的向劳务输出重点地区开设返岗专列、专车或包机,有的发放一次性返岗补贴,鼓励务工人员早日返岗,还有的地方利用大数据精准推送招聘信息,一些地方人社局甚至开起了招聘“直播间”。对市场而言,这种竞争性体现了经济复苏强劲的好预期。 此外,各地还在高调“抢人才”。今年2月开始,江苏泰州48家重点企业组成多个“招聘团”,带着岗位到全国高校“抢人才”。“招聘团”的第一站来到南京工业大学,为应届毕业生带来了1766个工作岗位。招聘摊位前,应聘的大学生踊跃投送简历,几个小时内,“招聘团”就签约165人。 而就在不久前,上海刚刚举办了一场大型招聘会,1200多家企业带来的招聘岗位超过2.5万个,这其中不仅有先进制造业、科研与信息技术业、服务业等重点行业,针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就业见习基地,还设立了专门的招聘区域,促进供需双方精准对接。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推动“人口红利”向“人力资本红利”转变 为了让求职者和企业充分对接,各地下了很多功夫,但是我们也要看到,围绕着制造强国、质量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等建设的需要,就业市场上对于重点领域技能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那么,对于当前企业“招工难”和劳动者“就业难”的问题,应该如何解决?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长王晓萍表示,根本举措是要提高劳动者的职业技能素质。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长 王晓萍:提高劳动者职业技能素质,有利于推动“人口红利”向“人力资本红利”转变,也有利于使更多的普通劳动者通过自身努力进入中等收入群体行列。 王晓萍介绍,“十四五”期间将面向城乡全体劳动者,组织实施政府补贴性培训7500万人次以上。围绕制造强国、质量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等建设需要,加强重点领域技能人才培养,深入实施制造业技能根基工程,壮大技能劳动者队伍。 多层次职业技能培训将贯穿劳动者从学习到工作的各个阶段;推动形成政府补贴培训、企业自主培训和市场化培训相结合的多元化培训格局;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技工教育和公共实训基地建设,全面推行工学一体化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健全评价激励机制,实施“新八级工”技能人才职业技能等级制度,强化工资收入分配的技能价值激励导向。 专家点评:形势回暖 开局良好 就业如何扩容提质? 就业是民生之本。党的二十大报告对实施就业优先战略作出重大部署,强调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健全就业促进机制,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那么,要想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应该如何扩大容量、提升质量?我们来听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吴萨的分析。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经济研究所副所长 吴萨:一是坚持经济发展、就业优先导向,提高经济增长的就业带动力。解决就业问题,根本要靠发展,要开发就业新增长点,扩展就业新空间,加大对吸纳就业能力强的产业和企业支持力度,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家政、养老等生活服务业高品质、多样化升级。二是持续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着力稳住就业岗位。市场主体承载着数亿人的就业创业,要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依法保护市场主体产权和合法权益,强化助企纾困,加强对服务业、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稳岗、扩岗倾斜支持,推动政策精准落实、高效直达。三是进一步释放创新创业动能,放大就业倍增效应。创业是就业的源头活水,要营造有利于创新创业的良好生态,全方位降低创业成本,完善创业带动就业保障机制,帮助更多劳动者敢创业、能创业、创成业。四是抓好重点群体就业,切实兜牢民生底线。要加大对青年特别是高校毕业生、农民工、脱贫人口、失业人员、困难人员的就业支持力度,加大以工代赈实施力度,对易地扶贫搬迁群众、城镇困难群体及时提供就业援助,以企业为主体,大规模、多层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不断健全公共就业服务体系。五是继续破除妨碍流动的体制机制弊端,着力消除影响平等就业的不合理限制。要健全就业公共服务体系,加强人力资源市场化、规范化、体系化建设,健全信息监测机制,促进城乡劳动力有序流动、高效匹配,健全平等就业政策体系,使人人都有通过勤奋劳动实现自身发展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