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牌大只500注册_【国际锐评】中国防疫贵在实事求是,
中国官方26日晚间发布公告,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更名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并宣布自2023年1月8日起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从“乙类甲管”调整为“乙类乙管”。届时,中国对新冠病毒感染者不再实行隔离措施,不再判定密切接触者,不再划定高低风险区,不再对入境人员和货物等采取检疫传染病管理措施。 这是中国疫情防控策略的进一步优化调整,是在综合评估病毒变异、疫情形势、防控经验等基础上,坚持实事求是、科学精准优化防疫的主动作为,遵循的依然是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原则。 新冠疫情暴发之初,中国根据有关法律将它纳入乙类传染病,并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目的是通过严格措施最大限度地控制疫情传播。近三年来,中国先后制定九版防控方案和诊疗方案,成功避免了致病力相对较强的原始株、德尔塔变异株的广泛流行,极大减少了重症和死亡,也为疫苗、药物的研发应用以及医疗等资源的准备赢得了宝贵时间。中国疫情流行和病亡数保持在全球最低水平,统筹经济发展和疫情防控取得显著成果。 当前,世界医学科学界普遍认为,奥密克戎变异株致病力减弱,仅有极少数病例有肺炎表现。中国将“新冠肺炎”更名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更加符合目前的疾病特征和危害;将新冠病毒感染调整为“乙类乙管”,更加符合当前防疫形势,体现了一切从实际出发、向科学要方法的防疫特点。 需要指出的是,调整为“乙类乙管”绝不是放任不管,而是将重心从“防感染”转到“保健康、防重症”上,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在中国官方发布的最新政策公告中,列了十二条实施“乙类乙管”后的应对措施,包括进一步提高老年人疫苗接种率、满足患者用药和检测需求、加大医疗资源建设投入、加强农村地区疫情防控等。这些措施针对当前防疫策略调整换挡期的风险,充分体现了科学性与精准性。 这其中,中外人员往来管理措施的优化引发外媒广泛关注。这些措施包括来华人员在行前48小时进行核酸检测,取消入境后全员核酸检测和集中隔离等。中国政府还将进一步优化复工复产、商务、留学、探亲、团聚等外籍人士来华安排,提供相应签证便利;逐步恢复水路、陆路口岸客运出入境;根据国际疫情形势和各方面服务保障能力,有序恢复中国公民出境旅游。这将使中外人员往来更加便利、安全、有序、高效,也有利于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 进入12月以来,随着“新十条”措施的实施,中国民众跨区域出行往来恢复畅通。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饭馆、电影院等线下场所陆续开放。从东部沿海的浙江、江苏,到中西部的湖南、四川,企业忙着复工复产、跨境招商重新启动……久违的“烟火气”正在归来,见证了中国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效。摩根士丹利近日发布《2023全球宏观经济展望》认为,明年全球经济增长总体动力不足,但是亚洲经济最为乐观,中国、印度等将引领亚洲的发展。 不久前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以六个“更好统筹”做好中国明年的经济工作。其中放在首位的是“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可以预期,随着中国优化防疫措施的不断落实,中国有条件、有能力平稳度过当前防疫策略的调整换挡期,最大程度保护人民生命健康,推动经济社会秩序加快恢复。这对于陷入低迷的世界经济来说,显然是好消息。(国际锐评评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