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首页 >  金牌大只 >  » 正文

dz大只500_时政长镜头丨深圳有片红树林,

   深圳,中国人口密度最高的繁华都市。霓虹之中,藏着一片红树林湿地,这是国际候鸟迁徙通道上重要的“加油站”。   扎根在潮间带的红树群落,不仅可以为海洋净化水质,为生物物种提供栖息之所,更有着高出陆地森林几倍的固碳储碳能力。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的红树林面积约为5万公顷。然而,随着沿海地区的开发建设,这一数字一度锐减到2.2万公顷。   2017年4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走进了北海金海湾红树林生态保护区。望着夕阳余晖下这片壮观的海上森林,总书记叮嘱,保护珍稀植物是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内容,一定要尊重科学、落实责任,把红树林保护好。   2022年11月初,《湿地公约》缔约方大会在武汉举行。在开幕式上,习近平主席提出了一系列具体而细致的发展设想。   “中国将推动国际交流合作,在深圳建立‘国际红树林中心’,支持举办全球滨海论坛会议,让我们共同努力谱写全球湿地保护新篇章。”   多年来,习近平总书记的考察调研足迹遍布多个重要湿地生态区。在坚持保护湿地的理念基础上,总书记一次次开出科学修复的“良方”。   2023年4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走进了湛江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他说:“红树林保护,我在厦门工作的时候就亲自抓。党的十八大后,我有过几次指示。这是国宝啊,一定要保护好。”   经过多年努力,中国红树林面积比本世纪初增加了7200多公顷,彻底扭转了面积减少的趋势,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中国也成为少数几个红树林面积净增加的国家之一。国家林草局发布的《红树林保护修复专项行动计划》提出明确目标,到2025年,我国计划营造和修复红树林面积1.88万公顷,珍贵而独特的红树林正在迎来新生。   2023年9月6日,在瑞士日内瓦,随着《湿地公约》秘书长手起槌落,公约常委会第62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国提交的关于建立“国际红树林中心”的区域动议提案,标志着全球首个“国际红树林中心”正式落户深圳。   发生在红树林湿地的故事,是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个缩影。在习近平总书记心中,湿地保护事关国家生态安全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事关中华民族子孙后代的生存福祉。